高中地理知识点25:地理区位因素复习归纳
日期:2015-01-28
来源:招生考试信息网
点击:
“区位”这一部分内容,有农业、工业、城市、交通、商业、旅游等区位的分析与选择,构成了人文地理部分的主要内容,在高考地理试卷中占分量较大,又是新增内容,已经为命题者所青睐,是“重点内容重点考,重点内容年年考”,但考查重心,每年都有一些变换,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,结合近几年的高考,归纳出一些共性供大家参考。
一、农业区位因素分析
1、自然因素
地形:由地图判读出地形,为平原或三角洲,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。
数量:地广人稀土地广阔,土地租金低。
气候:由地图判读出是×气候,(雨热同期、光热水组合好,日照充足、昼夜温差大小)。
水源:临近水源(河流或冰川融水区、地下水、降水),水源充足,灌溉便利。
土壤:是×土壤,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。
2、人文因素
市场: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,市场广阔(对商品农业影响大)。
交通:临近河或湖,水陆(海陆)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,内河航运发达(对商品农业影响大)。
政策:国家政策的支持(扶持、鼓励、国家惠农政策)。
科技: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。
劳动力:人口稠密,劳动力丰富,劳动力廉价。
工业基础:工业发达,工业基础雄厚,为农业生产提供先进机械,农药、化肥。
3、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
洪涝、干旱、台风、春季低温、寒潮等气象灾害;热量、光照、水源、土壤肥力等不足,酸碱度偏高。
二、工业区位因素分析
1、自然因素
原料:临近某原料产地,原料充足──原料指向型工业。
能源:临近某能源产地(如煤、石油、天然气、水能、风能…),能源充足──动力指向型。
土地:土地平坦开阔,利于建厂。
水源:临近河流、湖泊或降水多,水源充足。
2、经济因素
市场: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,市场广阔(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)。
交通:临海或海港、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、临铁路、高速公路或航空港,交通便利。
劳动力:人口稠密,劳动力资源丰富──劳动密集型工业。
技术: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,劳动力素质高──技术密集型。
农业基础: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,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。
3、社会因素
国家政策:国家政策的扶持、鼓励,国家政策变化(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;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)。
国防安全:某时期国防需要。
个人行为(或偏好):如海外华人、华侨的投资。
工业惯性: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。
4、环境因素
风向: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,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地带,或者在与季风风向垂直的两侧选择厂址,多风向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。
水源: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;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。
距离居民区、农田的远近: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,布局在城区;用地规模较大、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;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,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 。
生态环境: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。
三、城市区位因素分析
(一)城市区位的宏观分析
1、自然因素
地形: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出地形,平坦开阔 。
气候:由题设得出是什么气候,总结出降水适度,气温适中。
河流:由地图判读出临河,①运输功能:河流交汇点、过河点、河口、河运的起点或终点,交通便利;②供水功能:临近河流,水源充足或丰富。
2、社会经济因素
自然资源:判读图中某地是否有某种自然资源或临近某种自然资源。
交通:由地图判读图中某地是否临铁路、公路或高速公路、港口或码头、以及多种交通方式的交汇处,交通便利。
农业基础:本地农业基础雄厚。
其他因素:①是否是政治、宗教、军事中心;②是否是旅游、科技中心(新因素)。
(二)城市内部的微观布局:城市各功能区的分布,主要受经济和环境因素影响,如交通、地租(由距市中心距离和通达度决定)、河流流向(地形地势)、风向等,形成以中央商务区为核心的城市地域结构(其余的影响因素有历史、社会、行政等)。一般而言,城市中心是中央商务区,这里交通便捷,人流汇聚。其余的商业区则位于交通干线两侧或街道路口,有的大城市还会出现几个副中心;住宅区位于中央商务区周围,并且有明显的分化:高级住宅区往往位于地势高、上风处、环境优美的城市外缘,接近文化区,而低级住宅区往往与工业区相连;工业区一般位于市区外缘,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,还需要考虑风向和河流流向问题,但无污染的高科技工业区,可考虑接近高教园区。
四、交通线区位因素分析
1、自然因素:
地形地质:
①平原:限制少,少占好地,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、城镇发展的关系。
②山地:尽量沿等高线修筑,尽量避开地形地质复杂的地区(隧道避开断层,陡坡上修成“之”字型弯曲或开凿隧道)。
水文:避开沼泽地,尽量避免跨越河流,减少桥梁总长度、投资、施工量。
气候:注意暴雨、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,冻土、积雪的深度,桥涵孔径大小、路基高度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。
2、经济因素
⑴合理布局交通运输,促进沿线经济发展。
⑵铁路、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,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,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(减轻对市内交通的影响)。
⑶省道等地方性公路,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,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、车站、码头等。
3、社会因素
①巩固国防、加强民族团结、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或革命老区经济发展。
②促进资源的开发、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。
③国境铁路、公路、高速公路有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(发展边境贸易)。
五、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分析
(一)港口的区位
1、自然条件
水域条件(航行条件):等深线密──江阔水深,空间大,便于航行和停泊,无结冰或结冰期短。
港湾:避风浪、背风地带。
陆域条件(筑港条件):平原或三角洲──地形平坦,坡度适当,地质稳定,有较大的抛锚空间。
2、社会经济条件
经济腹地:(港口服务的区域)经济发达,辐射范围大,客货集散量大(影响港口的兴衰)。
依托城市:以单一大城市或某个城市群为依托,为港口提供人、财、物的优势。
国家政策:政策支持,如自由贸易港,对外开放港。
(二)汽车站的区位
汽车站区位选择的总原则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,长途汽车站:一般建在市区边缘、城市交通干线附近或火车客运站附近。即:①路宽,与市内外交通联系方便;②地形平坦面积较大;③工程量。
(三)航空港的区位
1、自然条件
地形:平坦开阔、坡度适当,保证排水。
地质:有良好的地质条件,地基要稳,坚实
气候:与城市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,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,利于飞机逆风起降;雾和低云较少,少大风、少暴雨天气日数,大气能见度好。
2、社会经济因素
交通:航空港噪音较大,与城市应有一定的距离,且要有快速便利交通干线与市内连接。
经济:要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。
(四)城市交通的规划:
①放射状线路方便市中心和郊区的联系;环行线路避免将车流、人流引入市中心,缩短各端点距离,缓解对市中心的压力,扩大市中心区的交通容量;方格线路有利于分散交通流量,但增加了对角点之间的路程。三种线路一般要相互结合运用。
②城市布局要紧凑,生活区和工厂区、机关区相互接近,但商业服务区和文娱场所要避免过分集中。
③过境道路最好从市区边缘通过,与市内道路相分离。
④广种花草树木,绿化美化城市道路。
六、水电站的区位分析
水量:与气候、干湿地区、河流的补给、流域面积或集水区域有关(由河流的位置判读)。
落差:与穿越等高线有关或位于阶梯过渡处。
具体开发:与地质、地貌(地形图上一般要为峡谷,为了减少投资和工程量;地基要稳、坚实,少地质灾害;与水库选址相同)有关。
七、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
1、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、洼地的出口──原因:峡谷工程量小,工程造价低;盆地、洼地地形建水库库容量大。
2、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,尽量避开断层、喀斯特地貌等,──原因:防止漏水,防止诱发地震、滑坡、泥石流等地质灾害。
3、考虑占地搬迁状况,尽量少淹没良田和村庄、城镇。
八、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分析
1、自然因素
气象条件:天气晴朗,大气透明度好,便于对卫星跟踪观察。
初速度:地球自转的速度──纬度低,初速度大(如建设中海南卫星发射场);纬度高,初速度小。 同一纬度,地势高,初速度大,初速度大有利于获得较大发射初速度(也与可节省能源)。
地形:地形开阔,便于对卫星的跟踪观察。
能源:向东发射,节约能源。
2、人文因素
人口密度:地广人稀或人烟稀少,不干扰居民生活。
交通便利:我国的四个航天基地都便利。
国防安全:如西昌最突出。
航天工业基础较好:如太原。
九、卫星着陆基地的区位分析
气象条件:天气晴朗,大气透明度高好,便于对航天器的跟踪观察。
地形条件:地形平坦、开阔,少河流峡谷,有利于航天器或航天员的安全和便于目标搜寻。
人口密度:地广人稀或人烟稀少,不干扰居民生活。
十、发展海洋水产业的区位分析
1、大陆架宽、水浅,水温适宜,阳光充足,有利于生物光合作用。
2、入海河流或径流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盐类。
3、寒、暖流交汇,海水发生搅动或冬季海水上泛,营养盐类丰富。
十一、旅游业区位分析:
旅游活动包含三要素(从三要素去分析,有利于增强记忆):
1、旅游者:主体,相当于市场(临近经济发达地区,市场广阔)。
2、旅游资源:客体
A.旅游资源的质量、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、地域组合状况。(旅游资源的质量高、集群状况好、地域组合好)。
B.市场距离: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(大或小)(即旅游资源与旅游者之间的距离)。
C.环境承载量:旅游活动容纳的能力(容人量)大或小。
3、旅游业:媒介
A.地区接待能力:强或弱。
B.交通位置及通达性:直接影响游客和数量。
十二、商业区位分析
1、 商业从事商品流通或提供劳务服务,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产业活动。影响商业网点的区位因素有:自然环境条件、交通条件、商品生产能力、腹地条件(范围、人口密度、消费水平)。
2、 城市商业中心的布局:
①商业街:市场最优原则――城市几何中心处,人流、物流汇聚(CBD),商业活动范围大── 一般以零售为主。消费人群:多。
交通最优原则――市区边缘交通干道沿线,大型超市或批发市场── 一般以批发为主。
②商业小区:便民最优──建在居民小区内,满足居民日常所需。消费人群:多。
一、农业区位因素分析
1、自然因素
地形:由地图判读出地形,为平原或三角洲,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。
数量:地广人稀土地广阔,土地租金低。
气候:由地图判读出是×气候,(雨热同期、光热水组合好,日照充足、昼夜温差大小)。
水源:临近水源(河流或冰川融水区、地下水、降水),水源充足,灌溉便利。
土壤:是×土壤,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。
2、人文因素
市场: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,市场广阔(对商品农业影响大)。
交通:临近河或湖,水陆(海陆)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,内河航运发达(对商品农业影响大)。
政策:国家政策的支持(扶持、鼓励、国家惠农政策)。
科技: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。
劳动力:人口稠密,劳动力丰富,劳动力廉价。
工业基础:工业发达,工业基础雄厚,为农业生产提供先进机械,农药、化肥。
3、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
洪涝、干旱、台风、春季低温、寒潮等气象灾害;热量、光照、水源、土壤肥力等不足,酸碱度偏高。
二、工业区位因素分析
1、自然因素
原料:临近某原料产地,原料充足──原料指向型工业。
能源:临近某能源产地(如煤、石油、天然气、水能、风能…),能源充足──动力指向型。
土地:土地平坦开阔,利于建厂。
水源:临近河流、湖泊或降水多,水源充足。
2、经济因素
市场: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,市场广阔(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)。
交通:临海或海港、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、临铁路、高速公路或航空港,交通便利。
劳动力:人口稠密,劳动力资源丰富──劳动密集型工业。
技术: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,劳动力素质高──技术密集型。
农业基础: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,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。
3、社会因素
国家政策:国家政策的扶持、鼓励,国家政策变化(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;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)。
国防安全:某时期国防需要。
个人行为(或偏好):如海外华人、华侨的投资。
工业惯性: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。
4、环境因素
风向: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,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地带,或者在与季风风向垂直的两侧选择厂址,多风向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。
水源: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;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。
距离居民区、农田的远近: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,布局在城区;用地规模较大、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;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,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 。
生态环境: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。
三、城市区位因素分析
(一)城市区位的宏观分析
1、自然因素
地形: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出地形,平坦开阔 。
气候:由题设得出是什么气候,总结出降水适度,气温适中。
河流:由地图判读出临河,①运输功能:河流交汇点、过河点、河口、河运的起点或终点,交通便利;②供水功能:临近河流,水源充足或丰富。
2、社会经济因素
自然资源:判读图中某地是否有某种自然资源或临近某种自然资源。
交通:由地图判读图中某地是否临铁路、公路或高速公路、港口或码头、以及多种交通方式的交汇处,交通便利。
农业基础:本地农业基础雄厚。
其他因素:①是否是政治、宗教、军事中心;②是否是旅游、科技中心(新因素)。
(二)城市内部的微观布局:城市各功能区的分布,主要受经济和环境因素影响,如交通、地租(由距市中心距离和通达度决定)、河流流向(地形地势)、风向等,形成以中央商务区为核心的城市地域结构(其余的影响因素有历史、社会、行政等)。一般而言,城市中心是中央商务区,这里交通便捷,人流汇聚。其余的商业区则位于交通干线两侧或街道路口,有的大城市还会出现几个副中心;住宅区位于中央商务区周围,并且有明显的分化:高级住宅区往往位于地势高、上风处、环境优美的城市外缘,接近文化区,而低级住宅区往往与工业区相连;工业区一般位于市区外缘,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,还需要考虑风向和河流流向问题,但无污染的高科技工业区,可考虑接近高教园区。
四、交通线区位因素分析
1、自然因素:
地形地质:
①平原:限制少,少占好地,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、城镇发展的关系。
②山地:尽量沿等高线修筑,尽量避开地形地质复杂的地区(隧道避开断层,陡坡上修成“之”字型弯曲或开凿隧道)。
水文:避开沼泽地,尽量避免跨越河流,减少桥梁总长度、投资、施工量。
气候:注意暴雨、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,冻土、积雪的深度,桥涵孔径大小、路基高度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。
2、经济因素
⑴合理布局交通运输,促进沿线经济发展。
⑵铁路、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,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,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(减轻对市内交通的影响)。
⑶省道等地方性公路,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,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、车站、码头等。
3、社会因素
①巩固国防、加强民族团结、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或革命老区经济发展。
②促进资源的开发、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。
③国境铁路、公路、高速公路有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(发展边境贸易)。
五、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分析
(一)港口的区位
1、自然条件
水域条件(航行条件):等深线密──江阔水深,空间大,便于航行和停泊,无结冰或结冰期短。
港湾:避风浪、背风地带。
陆域条件(筑港条件):平原或三角洲──地形平坦,坡度适当,地质稳定,有较大的抛锚空间。
2、社会经济条件
经济腹地:(港口服务的区域)经济发达,辐射范围大,客货集散量大(影响港口的兴衰)。
依托城市:以单一大城市或某个城市群为依托,为港口提供人、财、物的优势。
国家政策:政策支持,如自由贸易港,对外开放港。
(二)汽车站的区位
汽车站区位选择的总原则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,长途汽车站:一般建在市区边缘、城市交通干线附近或火车客运站附近。即:①路宽,与市内外交通联系方便;②地形平坦面积较大;③工程量。
(三)航空港的区位
1、自然条件
地形:平坦开阔、坡度适当,保证排水。
地质:有良好的地质条件,地基要稳,坚实
气候:与城市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,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,利于飞机逆风起降;雾和低云较少,少大风、少暴雨天气日数,大气能见度好。
2、社会经济因素
交通:航空港噪音较大,与城市应有一定的距离,且要有快速便利交通干线与市内连接。
经济:要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。
(四)城市交通的规划:
①放射状线路方便市中心和郊区的联系;环行线路避免将车流、人流引入市中心,缩短各端点距离,缓解对市中心的压力,扩大市中心区的交通容量;方格线路有利于分散交通流量,但增加了对角点之间的路程。三种线路一般要相互结合运用。
②城市布局要紧凑,生活区和工厂区、机关区相互接近,但商业服务区和文娱场所要避免过分集中。
③过境道路最好从市区边缘通过,与市内道路相分离。
④广种花草树木,绿化美化城市道路。
六、水电站的区位分析
水量:与气候、干湿地区、河流的补给、流域面积或集水区域有关(由河流的位置判读)。
落差:与穿越等高线有关或位于阶梯过渡处。
具体开发:与地质、地貌(地形图上一般要为峡谷,为了减少投资和工程量;地基要稳、坚实,少地质灾害;与水库选址相同)有关。
七、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
1、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、洼地的出口──原因:峡谷工程量小,工程造价低;盆地、洼地地形建水库库容量大。
2、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,尽量避开断层、喀斯特地貌等,──原因:防止漏水,防止诱发地震、滑坡、泥石流等地质灾害。
3、考虑占地搬迁状况,尽量少淹没良田和村庄、城镇。
八、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分析
1、自然因素
气象条件:天气晴朗,大气透明度好,便于对卫星跟踪观察。
初速度:地球自转的速度──纬度低,初速度大(如建设中海南卫星发射场);纬度高,初速度小。 同一纬度,地势高,初速度大,初速度大有利于获得较大发射初速度(也与可节省能源)。
地形:地形开阔,便于对卫星的跟踪观察。
能源:向东发射,节约能源。
2、人文因素
人口密度:地广人稀或人烟稀少,不干扰居民生活。
交通便利:我国的四个航天基地都便利。
国防安全:如西昌最突出。
航天工业基础较好:如太原。
九、卫星着陆基地的区位分析
气象条件:天气晴朗,大气透明度高好,便于对航天器的跟踪观察。
地形条件:地形平坦、开阔,少河流峡谷,有利于航天器或航天员的安全和便于目标搜寻。
人口密度:地广人稀或人烟稀少,不干扰居民生活。
十、发展海洋水产业的区位分析
1、大陆架宽、水浅,水温适宜,阳光充足,有利于生物光合作用。
2、入海河流或径流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盐类。
3、寒、暖流交汇,海水发生搅动或冬季海水上泛,营养盐类丰富。
十一、旅游业区位分析:
旅游活动包含三要素(从三要素去分析,有利于增强记忆):
1、旅游者:主体,相当于市场(临近经济发达地区,市场广阔)。
2、旅游资源:客体
A.旅游资源的质量、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、地域组合状况。(旅游资源的质量高、集群状况好、地域组合好)。
B.市场距离: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(大或小)(即旅游资源与旅游者之间的距离)。
C.环境承载量:旅游活动容纳的能力(容人量)大或小。
3、旅游业:媒介
A.地区接待能力:强或弱。
B.交通位置及通达性:直接影响游客和数量。
十二、商业区位分析
1、 商业从事商品流通或提供劳务服务,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产业活动。影响商业网点的区位因素有:自然环境条件、交通条件、商品生产能力、腹地条件(范围、人口密度、消费水平)。
2、 城市商业中心的布局:
①商业街:市场最优原则――城市几何中心处,人流、物流汇聚(CBD),商业活动范围大── 一般以零售为主。消费人群:多。
交通最优原则――市区边缘交通干道沿线,大型超市或批发市场── 一般以批发为主。
②商业小区:便民最优──建在居民小区内,满足居民日常所需。消费人群:多。
(文章来源招生考试网,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: https://www.sczsxx.com/html/gaokaoziyuan/wenzong/2015/0128/dlzsd25.html)
特别说明:招生考试网【www.sczsxx.com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,相关信息以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