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语-子罕第九-古文翻译
日期:2014-08-02
来源:招生考试信息网
点击:
本篇重点谈论个人的修养、人生的进退,其中论气节的“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”、“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”等走众口传诵的名言。挖全篇原文共31章,本书选15章。
君子不言利
【古文原文】
子罕①言利与命与仁。【古文注解】
①罕:副词,少。【古文翻译】
孔子很少谈论利、命与仁。【古文解释】
孔子是不是很少谈论这几种话题?我们看《论语》一书中,讲利的只有六次,讲命的大致八到九次.应该说是谈得很少的了。但讲仁的地方,在《论语》中却比比皆是,为什么还说他很少谈论呢?关于这个问题,研究家们有种种说法.但不少都过于牵强,过于拘泥。其实,我们的看法非常简单,这里说他很少谈论仁,主要是说他很少从正面给仁下定义.解释到底什么是仁。也正因为这样,才使后来的儒者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来理解仁的概念,聚讼纷纭,莫衷一是。孔子之所以很少从正面来解释仁是什么,是因为仁这个问题大大了,不是随随便便可以谈论得清楚的,就像我们今天经常说到生命、人生,但绝不轻易谈论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这类话题一样。其实,孔子罕言命也是因为这个问题很难说得清楚,所以不轻易谈论。
至于说到孔子罕言利,原因倒不是因为说不说得清楚的问题了。而是因为他把“利”与“义”作为一对对立的范畴来加以对待,认为“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”(《里仁》)重义而轻利,所以很少去谈论它。正是因为孔子的这种态度,形成了后世儒者的传统。所谓“君子不言利”,是不是就从孔子的“罕言利”开始呢?
当然,时代发展到商品经济社会的今天,情况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,“君子不言利”也变成了“君子不羞于言利”,甚或更加不碍口作羞地宣称:“君子也要言利。”
但不知“罕言利”的圣人面对今天这种情形会有什么感想?是否会发出“人心不古”的感叹呢?
(文章来源招生考试网,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: https://www.sczsxx.com/html/read/gushi/ly136.html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