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子-听听国人怎么说-古文翻译

日期:2014-08-18 来源:招生考试信息网 点击

【古文原文】

  孟子见齐宣王曰:“所谓故国①者,非谓有乔木②之谓也,有世臣之③谓也。王无亲臣矣,昔者所进④,今日不知其亡⑤也。”
  王曰:“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?”
  曰:“国君进贤,如不得已,将使卑踰尊,疏踰戚,可不慎与?左右皆曰贤,未可也;诸大夫皆曰贤,未可也;国人皆曰贤,然后察之;见贤焉,然后用之。左右皆曰不可,勿听;诸大夫皆曰不可,勿听;国人皆曰不可,然后察之;见不可焉,然后去之。左右皆曰可杀,勿听;诸大夫皆曰可杀,勿听;国人皆曰可杀,然后察之;见可杀焉,然后杀之。故曰,国人杀之也。如此,然后可以为民父母。”
【古文注解】
  ①故国:指历史悠久的国家。②乔木:高大的树木。③世臣:世代建立功勋的大臣。④进:进用。⑤亡:去位,去职。

【古文翻译】

  孟子拜见齐宣王,说:“我们平时所说历史悠久的国家,并不是指那个国家有高大的树木,而是指有世代建立功勋的大臣。可大王您现在却没有亲信的大臣了,过去所任用的一些人,现在也不知到哪里去了。”
  齐宣王说:“我应该怎样去识别那些真正缺乏才能的人而不用他呢?
  孟子回答说:“国君选择贤才,在不得已的时候,甚至会把原本地位低的提拔到地位高的人之上,把原本关系疏远的提拔到关系亲近的人之上,这能够不谨慎吗?因此,左右亲信都说某人好,不可轻信;众位大夫都说某人好,还是不可轻信;全国的人都说某人好,然后去考察他,发现他是真正的贤才,再任用他。左右亲信都说某人不好,不可轻信;众位大夫都说某人不好,还是不可轻信;全国的人都说某人不好,然后去考查他,发现他真不好,再罢免他。左右亲信都说某人该杀,不可轻信;众位大夫都说某人该杀,还是不可轻信;全国的人都说某人该杀,然后去考查他,发现他真该杀,再杀掉他。所以说,是全国人杀的他。这样做,才可以做老百姓的父母官。”

【古文解释】

  孟子在这里所谈论的人才选拔观一方面来自他的先辈孔子,另一方面又加进了自己的民本主义政治思想。
  在《论语.子路》篇里,子贡曾经问孔子说:“一乡的人都喜欢他,怎么样?”孔子仍然说:“还难说。不如一乡中的好人喜欢他,坏人厌恶他。”在《卫灵公》篇里,孔子又概括说:“众恶之,必察焉;众好之,必察焉。”我们不难发现,孟子在这里对齐宣王的论述几乎就是孔子思想的翻版而加以扩展。只不过,孔子是就一般人品或人才的识鉴发表看法,而孟子则是具体到为国家选拔人才,提拔干部的问题,所以又揉进了他“以民为本”的政治思想,要求国君听听国人的意见,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,也就是人民群众的意见。
  从理论上说,孟子的论述的确是非常有道理的。直到今天,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就是要听听“国人”的意见,而由“人大”任命政府各级干部正是选拔任用人才听“国人”意见的具体体现。另一方面,我们一直坚持的干部考查制度也就是听取群众意见,“国人皆曰贤,然后察之;见贤焉,然后用之。国人皆曰不可,然后察之;见不可焉,然后去之。”
  当然,从实践的操作来看,我们也不能对孟子的论述作拘泥刻板的理解。因为事实上,我们不大可能就某一个人的情况而听到“国人皆曰”,全国人民都谈论他。除非他是围棋国手、体育世界冠军、顶尖级的电影明星或歌星一流的人物。而这一类人物多半又不一定适合做政府部门的领导人。
  所以,“国人皆曰”也是相对的。我们应该把握的精神实质是群众路线,“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”,多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。不过如此罢了。

(文章来源招生考试网,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: https://www.sczsxx.com/html/read/gushi/mz15.html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