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宁夏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在线版
2015宁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
注意事项:
1.2015年宁夏高考语文试卷分第I卷(阅读题)和第2卷(表达题)两部分。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、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。
2.作答时,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.写在本试卷上无效。
3.考试结束后,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。
4.2015年宁夏高考语文试题第一、二、五、六为必考题,第三、四大题二选一。
5.参考答案见最后面,请继续下拉。
第I卷阅读题
一、现代文阅读(9分.每小较3分〉
阅读下面的文宇,完成1-3題.
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題,20世纪解释学兴起,一个名为 “接受美学”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,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。
过去,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,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驗的结晶过程.作 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.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,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. 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,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、听众的再创作.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,只有通过阅读,它才转化为现实 的存在,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.也就是说,接受者也是艺术劍作的主 体之一.
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?接受美学的创始人.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“召唤结构”,因为文本有“空白,“空缺” “否定”三个要素.所 谓“空白”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,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,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;所谓“空缺”,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.接 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.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田像系 统;所谓“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,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 实进行反思和批判,由此可见,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,完成艺术品的第 二次创作,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,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 丰富意象.
接受者作为主体,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,海德格尔提出“前理解”,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,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.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,而只能走丈本与前理解”的统一.这样,文本与接受訧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:一方面文本在相当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、方向,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;另一方面,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.规范住,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,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.从某种意义上说,理解就是误读,创造也是试读, 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.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 致.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。
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,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、所反映的生活,都只能是过去的, 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.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,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 古人的生活,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,但我们毕竞是现代人,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 化结构去理解古人.当然,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,但个体毕竞是与群体相通的, 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.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.艺术品正是 通过理解走向现实,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.不是别的,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。
(摘编自www.sczsxx.com陈望衡《艺术是什么?》)
1.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,不正确的一项是
A. 在过去,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,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,关于 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.
B. 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,人们一股的认识是: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的审美经验 不断结晶的过程,艺术品一旦形成,创作也就大功告成。
C. 接受美学认为,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,这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,读 者、观众、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。
D. 通过读者、观众和听众的接受,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现实 的存在,从这个意义上说,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。
2.下列理解和分析.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
A. 文本之所以是一个“召唤结构”一个原因就是它有一些内容有意不写或不明写, 需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.
B. 文本的“否定”要素具有对接受者所生活的现实加以否定的功能。这种功能是通 过接受者接受文本并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而实现的。
C. “前理解”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,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 不是被动的.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.
D. 作品被艺术家创作出来以后就成为历史.作品是通过接受者的理解而存活于现 实,并发挥作用的,从这个意义上说.作品的生命力存在于理解之中.
3,根据原文内容,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
A.中国古典美学中强调的含蓄和简洁可以说是艺术作品召唤性的体现,含番的美在于从有限中表现无限,简洁的美在于以少胜多,以简驭繁。
B理解就是误读,创造也是误读,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,就越是具有创造 性,正如 <西厢记》之于《莺莺传》、《金瓶梅》之于《水浒传》
C文本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和方向,所以即使我们今天阅读历史上的艺术作品,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,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,
D作为接受者的个体毕竟生活在群体之中.其思维和观念与群体是相通的,因此接受者们对于同一文本的理解即使千姿百态,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同—性
(文章来源招生考试网,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: https://www.sczsxx.com/html/gaokaoziyuan/liniangaokaoshiti/2015/0608/119343.html)
- 热门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