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历史故事]周处除害
周处除害
公元280年,晋朝将军杜预、王浑和王浚[jùn]灭了吴国,三国鼎立的局面结束了。王浑到了建业[在江苏省南京市],一连好几天摆酒庆功。这也是为了让吴国人瞧瞧晋朝的威风。那天,王浑在酒席上喝得正高兴,一抬头,看见吴国的降臣们一个个有说有笑,连吃带喝。他心里挺瞧不起这些人。怎么亡了国了还这么高兴呐?他很傲慢地对吴国的降臣们说:“你们这些人呐,叫我怎么说好哇!国都亡了,就连一点儿难受的劲儿也没有吗?”
这话一出口,吴国的降臣们脸上都热呼呼地红了起来,一个说笑的也没有了。王浑笑不卿儿地看着大伙儿,心里很得意。忽然,站起一个人来大声说:“将军,您的话不对。原先是吴、魏、蜀三国鼎文,后来是魏灭了蜀,接着,魏它自己也让晋给灭了,最后才是晋灭了吴。魏国亡在先,吴国亡在后。可您从前是魏国的将军,要说难受,怎么能光是我们这些人难受呐?”王浑听了这话,大吃一惊。他本想奚落奚落吴国的降臣,没想到自己反倒也让人家给奚落了。想了半天,他也没想出说什么好,就乜斜着眼睛,装出喝醉了的样子,摆了摆手说:“散了吧,散了吧!”
那个当面顶撞王浑的人,叫周处,原来在吴国做官,是个敢做敢为的人。
周处小的时候,在老家义兴[在江苏省宜兴南]就出了名。他父亲老早死了,家里没人管教他。和他来往的差不多都是一帮爱打架闹事的人。跟着什么人学什么样,慢慢地他也就喜欢干那些事了。几年以后,他已经成了大人了,身材挺魁梧,力气又大,整天地不是骑马闲逛,就是出外打猎。这还不算,他瞧着谁不顺眼,就抡拳头,捋[luō]胳膊,把人家打个鼻青脸肿。日子一长,街坊四邻都躲着他走。有的人一看见他远远地走过来,马上就关门,关窗户,跟老鼠见了猫似的。
有一回,周处喝醉了酒,晃晃摇摇地在街上走着,一个跟头摔倒了。刚巧有个老头儿打这儿路过,把他挟起来,一看是周处,就连声叹气。周处听了,很不高兴,说:“你这老头儿真怪。今年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,该乐一乐才对,怎么唉声叹气的呐?”老头儿又长长地叹了口气,象要说什么,看了看周处,又闭上了嘴。周处火儿了,连推带搡[sǎng]地说:“老头儿,你快说话呀!不然我饶不了你。”老头儿连忙说:“你别着急,我说给你听。如今义兴地面上出了三害,扰乱百姓。三害不除,大伙儿可怎么能去‘乐一乐’呐?”周处问:“什么三害,我怎么不知道?”老头儿说:“南山上有一只白额大老虎,长桥下有一条恶蛟[jiāo]。这虎和蛟经常下山上岸,吃牛,吃羊,有时候还许把人吃了。你说这不是害吗?周处点点头说:“这倒是害,不过这才两害呀,还有哪一害呐?”老头儿吞吞吐吐地说:“还有一害……是……”周处急着说:“快说呀!”老头儿瞟了周处一眼说:“我说了你可别打我。如今义兴的百姓都说你周处和虎、蛟是三害呀!”周处一听,扯开嗓门说:“胡说!怎么把我和那些畜牲相提并论,也算为一害呐?”老头儿郑重地说:“你父亲死得早,没有人管教你。瞧你现在这个样儿:不念书,不学好,随便打人欺负人,再加上抢人家东西。大伙儿怎么受得了哇!日久天长这么下来,你不是百姓的祸害可是个什么呐?”
周处听了,羞得满脸通红,低下头不言语。那老头儿又安慰他,说:“不要紧。只要你能真心改过,大伙儿也就不这么说了。不但不这么说,还会另眼看待呐!”周处攥[zuàn]紧了拳头说:“老人家,我一个堂堂男子汉,是个有血性的人,怎么能和野兽一样为害呐!既然现在有三害,我马上就去除害,行不行?”老头儿高兴地说:“当然好了!你能为百姓除害,那真是大喜事!”
第二天,周处拿了弓箭和长矛,到南山上去找老虎,找了两天,找着了。老虎正要下山寻食呐!周处拉开弓,连射了几箭,把老虎射死了。然后,他把死老虎拖了回来。邻居们看见都说:“这回周处总算做了件好事。”
后来,周处又换了一把宝剑,跳进河里去杀蛟。谁知道那蛟跟老虎可不一样,又凶猛,又灵活,一下子浮到水面上来,一下子又沉到水底下去。周处在后面紧钉着它追呀追呀,刚刚追上,又给它跑了。周处一气儿追了十几里,一直跟蛟搏斗着。经过三天三夜,那条蛟忽然不见了,跟着,周处也不见了。在岸上看的人这个高兴啊!不少的人走街串巷,嚷着说:“周处这小子一定是让蛟咬死了!”有的说:“他死了,真是咱们大伙儿的福气呀!”还有的说:“这可好了!虎、蛟都死了,周处也死了,三害都除了!”
没想到过了几天,周处拖着死蛟,从几十里地外回来了。他刚一进门,就听见外边有人说:“这下子他要是死了够多么好呐,谁想到又回来了,让咱们白高兴一场。唉!他做起坏事来,比那虎,比那蛟还厉害得多呐!”
要是在以前,周处听到这些话,马上就得过去把人家狠揍一顿。可是今天,他并没生气。他是这么想的:“为什么大伙儿都盼我死呐?因为我坏事做得太多了,太招人恨了。还是那个老头儿说得对,只要我真心改过,人家就不会这么说了。”他寻思,自己没有父亲,不如到外面去找个有学问的人请教一番,学点儿本事。
这么着,周处就离开了老家,到吴郡[现在江苏省苏州市]去找陆权和陆云。陆机、陆云哥儿俩是吴国大将陆抗的儿子,名声很大,才学也高。周处到了吴郡,打听到陆机不在家,就去见陆云。他把自己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给陆云。末了儿,他说:“我白活了这么些年,成了一害,真让人后悔呀!我打算从头做起,可又怕年纪这么大了,来不及。您是个有学问有见识的人,请给我指条明路吧!”陆云诚恳地说:“有一句俗话:早晨听到自己有什么错儿,跟着,晚上就把它改过来[古语叫朝闻夕改]。您年纪还轻,以后的路很远大,怎么说来不及了呐?人不怕有错处,就怕自己没志气。有了错儿,只要决心改正,立志学好,还担心做不出一番事业来吗?”周处听了直点头。
打这儿以后,周处果然安下心来读书了。他学一点儿就去照着做一点儿,说一是一,说二是二。周围的人都挺佩服他。后来,他当了吴国的东观左丞[负责修史的官];吴国亡了,在晋朝,他先后又做过新平[在陕西省彬县一带]和广汉[在甘肃省文县一带]的太守
广汉的前任给周处留下了好些个没审理完的案子。有的拖了三十年还没弄清谁是谁非。周处到任以后,很仔细地调查清楚了,又根据实情判明了是非,没有多少日子就把那些案子都处理完了。这一来,不但本地人说他会办事,连朝廷里也知道了他的名声。后来,周处因为母亲年老,辞了官回到老家,可是没过多久,他又被调出来到楚地去做官。周处要去还没去这工夫,朝廷又派了人来,召他进京城洛阳去当散骑常侍[在皇帝身边的顾问]。周处的朋友对他说:“进京要比到楚地去好得多。这回你算是有了出头的日子了,干胞就别到楚地去了。”周处摇摇头说:“自古以来,有贤能的人都是辞大不辞小,我还是到楚地去。”
楚地经过了多少年的战乱,死了很多人。田野上到处都是死人骨头。老百姓缺吃少穿,有的人穷得连锅都揭不开。本地人和外地逃来的人杂居在一块儿,因为风俗、习惯不太一样,谁看谁也不顺眼。闹事的、打架的挺多,当然也就没法儿好好地生产。周处到了楚地,知道了这个情形,就劝大伙儿相互和好,平安处事;又下令收殓那些死人骨头,埋葬起来。这几件事一办,老百姓的气儿就平和了,也都能安心过日子了。慢慢地,楚地比以前安定得多了。周处这才离开楚地到洛阳去。
(文章来源招生考试网,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: https://www.sczsxx.com/html/read/renwu/gushi113.html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