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历史故事]鲜卑易俗
鲜卑易俗
公元471年,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当了皇帝。他刚五岁,由他的祖母冯太后抱着登了基。一转眼过了十几年,冯太后死了,二十四岁的孝文帝就亲自掌权了。公元493年,他召集文武百官开会,提出要讨伐齐朝。大臣们愣了半天,谁也不说赞成,谁也不说反对,都低着头不言语。
任城王拓拔澄是孝文帝的叔叔,在朝廷上很有威望。他想,皇上还这么年轻,可不能让他冒冒失失地干这种没把握的事。我是他的长辈,不能不说话。他就站出来说:“陛下应该想想以前的情形:当初苻坚南下,结果是他自己亡了国;我朝太武帝南征,兵力损失了一半还多。现在咱们的国力不强,千万不能把打仗的事当儿戏呀!”没想到孝文帝一听就变了脸,挺严厉地说:“国家是我的国家,我想干什么就得干什么。任城王,你说这话,想要动摇军心吗?”
这句话把大臣们都吓懵[měng]了,他们更不敢说话了。拓拔澄倒不怕,上前一步,提高了嗓门儿说:“虽说国家是陛下的,可我也是国家的大臣,怎么能看着危险而不说话呐?”孝文帝回答不出来。过了好一阵工夫,他的脸色才变得好看了些,慢慢地说:“这没有什么。咱们各说各的理由,有什121么害处呐?今天就先说到这儿吧!”他把拓拔澄留下来密谈。
孝文帝对拓拔澄说:“叔叔您以为我真是要南征吗?我才不呐!这是个借口。我把实话告诉您:平城这地界儿太冷了,每年老早老早地就下了雪;风沙又大。要想发展,真是太不容易了。再说这儿离中原也太远,管理这么大的国家也不方便,所以我想把国都迁到洛阳。可又一想,咱们鲜卑人在这儿过惯了,如果冷不丁地说要迁都,不说别人,先是这伙大臣就不一定愿意。想来想去,我想了这么个法子,假装儿说要南征,先把军队带到洛阳去再说。您说我的办法好不好?”
拓拔澄听孝文帝这么一说,心里挺喜欢:这小伙子可真有点儿眼光呐!他连连地点头说:“皇上想迁都到洛阳去,实在是深谋远虑。自古以来,周朝[东周]、汉朝[东汉]都在洛阳建过都,结果不都是挺兴盛吗?”孝文帝接着说:“我就是怕大伙儿舍不得离开平城。”拓拔澄说:“这种大事,普通人怎么也想不到。只要皇上能够决断,我看他们也没有什么办法。”
孝文帝想了想,觉着还是先不提迁都好些。第二天,他下令立刻整顿军队,准备向南进军征伐齐朝。他还派人在黄河上搭了浮桥,好让军队过河方便。
有些大臣站出来反对,说不能南征。可是这回拓拔澄没再说什么。反对的人一看,连原来最反对南征的皇叔都不说话了,他们说了一会儿,也只好不说了。这么着,魏军将士和文武大臣一共二十万人,跟着孝文帝渡过黄河,到了洛阳。
孝文帝让大伙儿在洛阳休息了几天,就命令继续往南行军。他见大臣们磨磨蹭蹭地不愿意走,就一个人先穿上军装,骑上快马,一溜烟儿出了洛阳城,往南跑了。
这下可把大臣们吓坏啦!本来从平城到洛阳,很多人就一肚子的不高兴;这回看见孝文帝一个人要去打仗,他们就下决心来拦住他。大伙儿也都骑上马去追孝文帝。追上了,他们“唿啦”一下子全跪在地下。
孝文帝奇怪地问:“你们这是干什么?”尚书李冲说:“陛下这回兴兵打仗,全国的人打心眼儿里不愿意。现在陛下单独一个人这么着,不知道要到什么地方去?”孝文帝故意生气地说:“我要南征啊,我要统一天下呀,你们三番五次地这么反对,就不怕受罚吗?”大臣们都豁出去了,跟着你一句我一句,死气白赖地说个没完。
等他们说完了,孝文帝严肃地说:“既然你们都这么说,我可以答应先不打仗。可是,咱们这么大张旗鼓地兴师动众,造了那么大声势,不能无声无息地回去了事,那多让人笑话呀!这么办吧:不南征,就迁都。咱们把国都迁到洛阳,怎么样?”大臣们嘁嘁喳喳地还没说出什么,孝文帝把手一挥,大声地说:“我的决心下定了,非迁都不可!这么着:愿意迁都的站在左边,不愿意的站在右边。”就有几个大臣想往右边站。这时候,有一个大臣说了话:“如果陛下答应不南征,我们就同意迁都!”孝文帝轻轻地点了点头,大臣们马上“万岁!万岁!”地喊了起来,一齐站到了左边。孝文帝这才乐了。
孝文帝决定自己到全国各地巡查一番,让拓拔澄回平城,办理迁都的事。留在平城的人听说要迁都,也乱嚷嚷起来了。幸好拓拔澄支持孝文帝的主意,说了一大套理由,才把大家说服了。公元494年,北魏正式迁都到洛阳。
孝文帝很喜欢汉族的文化和习俗,认为比鲜卑族的好。迁都以后,他就下令:禁止穿鲜卑族原来的衣裳。鲜卑族的服装一直是紧身窄袖,孝文帝要换成汉人的宽身大袖子。他还任用了一大批汉人做官,对他们挺信任,有什么事都找他们商量。
这一来,鲜卑族的大臣很不满意。他们挺伤心地说:“皇上喜欢的是汉人,不想要咱们这些鲜卑人了。”这话传到孝文帝的耳朵里,他就派人对大伙儿说:“皇上找那些汉人,无非是想跟他们学习一下汉人的历史、制度什么的,决不会为了他们又把你们冷落了。你们放心吧!”为了让鲜卑人满意,孝文帝下令免除三年的租税。就这么着,还有不少的人反对改革。
孝文帝的太子元恂[xún]是个大胖子,一到夏天,热得浑身流汗。洛阳天气比平城热得多,元恂就不愿意住在洛阳,倒是觉着平城一带天高地广,撒开马在草地上一跑,又凉快,又舒服,挺来劲儿。有一回,孝文帝出外巡查,不在洛阳。元恂抓了这个空子,就打算偷偷地逃出洛阳,回平城去。没想到,他还没来得及走呐,孝文帝已经回来了,并且察觉了这件事。孝文帝把元恂叫来,抡起一根木棍子[就是刑杖]朝他打起来,一边打一边骂他带头反对迁都改革。左右的人给元恂求情,说:“他有多少不是,不还是您的亲儿子吗?饶了他吧!”孝文帝说:“他虽然是我的儿子,可是他犯了法规。古人说要‘大义灭亲’,我如果饶了他,还怎么管教别人呐!”末了儿,太子被废了。过了不多久,元恂又联络了一些人,想反抗孝文帝。这回又给孝文帝知道了,他下命令把元恂逮起来,又办了死罪。
有一天,孝文帝把大臣们找来,说:“你们是希望我有些作为呐,还是平平庸庸的?”咸阳王拓拔抢着说:“当然希望陛下有作为啦!要能超过前代的皇帝才好呐!”孝文帝说:“要是这么着,咱们是把老一套改变改变呐,还是死守着老一套不放?”大臣们顺从地说:“愿意日日更新!”孝文帝紧接着又问:“你们是想帝位到我这儿结束呐,还是留给后代的子孙?”大臣们齐声说:“愿江山永远传下去,传到百世千世!”孝文帝听得高兴了,站起来说:“那好。照这么说,就必须改革。谁也不许反对!”
于是,孝文帝一连串下了好些道命令:鲜卑人都要学习说汉话。在朝廷上一定要说汉话,不然就要降级。不过,三十岁以上的人一时学不会汉话,可以暂时照旧。在洛阳办起了太学和小学,让鲜卑人学习汉文。他又买了一大批汉族的衣服帽子,赏给大臣,非叫他们穿不可。结果,朝廷上上下下,都穿起了宽身大袖的袍子,说起了汉话。隔了些日子,孝文帝又下令,鲜卑人一律改用汉姓。他自己先起头,把姓拓拔改成姓元。
这还不算完。孝文帝又鼓励鲜卑人跟汉人通婚。又是他自己领起头儿来,娶了一个汉人的姑娘做了妃子,又给六个兄弟都娶了汉人的女孩儿。这一来,不但贵族和贵族,就是老百姓中间,鲜卑人和汉人也都通起婚来。天长日久这么下去,鲜卑人跟汉人就慢慢地同化了,到了后来,融合成了一个民族。
孝文帝下令把洛阳的房屋和街市好好地修整修整。没多久,洛阳就热闹起来。人多了,做买卖的也多了。在平城的鲜卑人打听到洛阳的日子到底比平城好过,也都自动地搬到了洛阳。这么没过几年,北魏富裕起来,国力也强了。
孝文帝真想去攻打齐朝了,结果出了两次兵,都没占了多大便宜。公元499年,孝文帝亲自率军南征,没想到得了重病。他赶紧下了退兵的命令。这一次,孝文帝死在了半道上,齐朝躲过了一次硬仗。齐朝没被北魏打败,隔了不久,它被自己的部下推翻了。
(文章来源招生考试网,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: https://www.sczsxx.com/html/read/renwu/gushi120.html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