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历史故事]修史直言
修史直言
北魏的大臣崔浩虽说是个汉人,可是他挺受朝廷的重用。崖浩又是北方士族的头儿,所以总想着怎么壮大士族地主的势力,喜欢重用士族出身的人。这一来,他跟鲜卑的贵族就有了矛盾了。
那时候,北魏建国好多年了,还没有一部历史书。魏太武帝就找了一些文人编写魏国的历史,无非是想给他的祖宗歌功颂德。他叫崔浩主持编这部书。崔浩想的跟魏太武帝可不一样。他主张历史书要真实可靠,不论是谁,办了好事要写,办了坏事也照实地写进去。经过几年的工夫,他们写成了《魏书》一共三十卷[不是现在二十四史的《魏书》]。崔浩从头到尾看了一遍,觉得很满意。他和参加编写的几个人一商量,觉得应该把它拿出去给大伙儿看看,就请了石匠来,把《魏书》原原本本地刻在石碑上。刻好了,他们又叫人把石碑放在大路旁边。这一来,来来往往的人都看到了。
万没想到这回闯了个大祸。鲜卑人的贵族、王公们看见书里把他们的祖上办的那些坏事、丑事都写进去了,气得发了疯,一个接一个地到太武帝那儿去告伏,请求办崔浩的死罪。太武帝细一打听,真是这么回事,也气得七窍生烟,下令把石碑毁了,把崔浩几个人逮起来,严加审问。
太子拓拔晃听了这事,吓了一大跳。他不为别的,就是替高允担心。高允是太子的老师,教他念过书,也是和崔浩一起编史书的人。他要是让这件事牵连进去,准活不了。太子想救高允,就赶紧派人把高允叫来,对他说:“皇上正为崔浩写史书的事生气呐!我怕你也给办了罪,所以叫你来。你今儿个就住在我这儿好了,没有人敢上我这儿来抓人。明天,我亲自带你去见父皇。父皇问你什么,你按我说的回答,就能保住性命了。”
第二天,太子带高允去朝见太武帝。他先进去对太武帝说:“高允这个人办事从来胆子小,不敢乱来。他的地位又低,不能跟崔浩相比。虽说他参加了编史,可实际上没写多少。您就饶了他吧!”太武帝让人把高允叫进来,问他:“史书都是崔浩写的吗?”太子一听,马上对高允一努嘴,又点点头。不料高允老老实实地说:“书里的《先帝记》和《今记》都是我和崔浩一块儿写的。不过他别的事情多,只是最后才总地看看改改罢了,所以我比崔浩写得多。”太武帝瞪起眼睛来对太子说:“听见了吗?他自己都承认比崔浩写得多了,罪比崔浩还大。我怎么能饶他!”太子吓得打着哆嗦说:“父皇这么威严,高允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,所以吓得他连话也说不准了。我刚才还问过他,他就说都是崔浩写的。”太武帝转过脸又问高允:“太子说得对吗?”高允大声说:“臣下不敢说假活。太子因为臣教过他念书,想救臣不死,才这么说。其实他刚才并没问过臣。”
太子听了连连跺脚,急得要死,也气得要死。太武帝倒愣了:怎么这个人自个儿给自个儿身上加罪呐?真够怪的。他对太子说:“这个人真耿直啊!他到死也不改口。一般人做不到的事,他就能做到,很难得。这么着,我就饶了他。不过,把崔浩他们定罪处死的那件诏书,可得要让他来写才行!”
高允回去以后,怎么他也不写这件诏书。太武帝催了一次又一次,逼得高允急了,他对派来的人说:“请让我再见皇上一面,然后再写。”太武帝答应了,高允就进了宫。
高允对太武帝说:“崔浩有没有别的罪,我不知道。单就编史书这一条,我认为够不上判死罪。”太武帝这回可真快把肺气炸了,二话没说,就叫武士们把高允绑起来。幸亏太子在旁边好说歹说,央告了半天,太武帝才消了气,把高允又放了,还说:“要不是这个人,我非杀他几千人不可!”就这么着,他还是下令把崔浩的全家连同几家亲戚的全家灭了门。对其他的人,他还算是宽大,只杀了本人,没给灭门。
太子吓出了一身冷汗,把高允带到自己的住处,责备说:“你这个人太笨了!我让你按我说的回答,你偏不!偏要去找死,惹得父皇生气,真让我害怕呀!”高允郑重地说:“历代的史书,都要把帝王的言行一五一十地记下来,好给子孙后代留个借鉴,让后代帝王做事小心点儿,免得让他以后的人批评。所以要写就得实实在在地写,不能有半点儿隐瞒。这些都是当史官的责任。崔浩的史书,虽说有的地方说得有点儿过火,可总的说,写得没有错儿!我和他们一起修史,要死就该同死。您把我这么救下来,本来不是我的心愿呐!”太子听了很感动,也没再说什么。打这儿以后,高允的不说假话,就出了名了。
公元452年,北魏太武帝死了。他的孙子拓拔浚即位,是魏文成帝。文成帝很尊重高允。高允也不客气,碰上什么看着不对的事,就直截了当地批评文成帝。文成帝总是挺客气地一直听他说完,有的时候,还索性把高允留在宫里,单独和他说话,一说就是一整天。有一回,文成帝对大臣们说:“高允这样的人才算是忠臣。我有了错儿,他就当面直说;有的话,让我听了受不了,他也不回避。可是你们有些人在我左右这么些年,没说过一句直话,只想讨我的喜欢,以后好升官。跟人家高允比比,你们就不脸红吗?”司徒陆丽说:“陛下这么敬重高允,可不知道他家里的情形。他当了这么多年官,家里人连一件绸子衣服都没有。一家大小都穿的是布衣服,日子挺不好过。”文成帝惊奇地说:“真的吗?你们怎么不早说。我要亲自去看看。”说完,他就起身到了高允家里。
原来高允真地只住着几间草房。被子都是麻布做的。家里人穿的是旧丝绵袍子[那时候,到了冬天,老百姓就用麻布裹上稻草过冬,做官的穿的是丝绵袍],厨房里只有一点儿盐和菜。文成帝看了里屋又看外屋,末了儿叹着气说:“古人说清贫、清贫,还没见过高允这么清贫的。”高允活到了九十八岁,在北魏五个皇帝手下做官,一直挺受重用。那时候老百姓生活很苦,而地主、贵族都挺富裕。高允当了这么多年的官,能一直说直话,过日子又这么不讲究,也就很不容易了。
(文章来源招生考试网,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: https://www.sczsxx.com/html/read/renwu/gushi148.html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