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历史故事]刘氏举兵
刘氏举兵
南阳舂陵县住着汉朝的一个远房宗室叫刘钦。他有三个儿子,老大叫刘縯[yǎn],老二叫刘仲,老三叫刘秀。他们一直痛恨王莽,老想恢复刘家汉朝的天下。大哥刘縯性情刚强;小兄弟刘秀生性谨慎,态度沉着。刘縯老讽刺刘秀,笑他没有多大出息。刘秀听了也无所谓。他觉得要成大事,非得跟那些当官的结交一下。他就到了长安,进了太学,拜了老师,结识了一些名人。后来从太学回来,就做起粮食买卖,成了个大商人。
有一天,刘秀运着一些谷子到宛县[在南阳市]去卖,在街上碰到了好朋友李通和李轶[yì]。李通和李轶把刘秀请到家里,跟他说:“现在四方乱糟糟的,王莽眼看着不行了,咱们南阳地方就数你们哥俩最能干,你们又是宗室,何不趁此机会,召集人马,夺取天下,也好恢复汉室。”刘秀一听,正合了自己的心愿。三个人谈得挺对劲儿,就约定在南阳发兵。李通在宛县很有势力,他一发动,召集几百个人并不困难。李轶就叫李通留在宛县,自己跟着刘秀到舂陵去见刘縯。
刘縯有了李通和李轶两人做助手,就召集了一百来个豪强,对他们说:“王莽暴虐,老百姓都起兵了。这是上天叫新朝灭亡的时候,也是我们平定天下,恢复高帝事业的时候了。”大伙儿都很赞成,马上分头到附近的各县去发动自己的亲戚、朋友,一同起兵。
刘縯在舂陵公开号召南阳豪强们起兵反抗王莽。有几家害怕了,有的干脆躲着他,还说:“造反可不是闹着玩儿的。跟着刘縯莽里莽撞地出去,豁出一条命还是小事,弄不好了还得灭门呐!”后来他们瞧见那个一向小心谨慎的刘秀也穿上军装,拿着刀,不由得改变了主意,一下子就来了七八千人,就等着李通那一边到这儿来会齐了。
等了几天,李通那边还没有人来,刘縯只好派人去打听。派去的那个人到了宛县城里,在大街上就听见有人嘁嘁喳喳地议论。他挤在中间探问了一下,才知道李通还没发动,就给官府发觉了。李通逃了,李家一门来不及逃的全都给抓了去,一共死了六十四个人。
李通那一头吹了。刘縯这儿只有七八千人,成不了大事。正好新市兵和平林兵已经到了南阳。刘縯就派人去见新市兵的首领王凤和平林兵的首领陈牧,劝他们共同去进攻长聚,他们同意了。三路人马联合起来往西打去,这第一仗,旗开得胜,长聚打下来了。接着又打下了棘阳[在河南省新野县东北],就把军队驻扎下来。
刘縯又打算进攻宛县,半道上碰上了王莽的大将甄阜[zhēn—fù]和梁邱赐的大军。刘縯他们都是步兵,连刀枪也不齐全,简直没法对打。这第二仗,南阳兵败了,还败得挺惨,只得退到棘阳,守在那儿。甄阜和梁邱赐不肯放松,他们把粮食和军用物资留在兰乡[在泌阳县],率领着十万大军过了沘水[即泌阳河],把桥都毁了,放出话来说,不消灭“绿林盗贼”决不回头。
新市兵和平林兵的两个首领来见刘縯和刘秀。他们说:“甄阜和梁邱赐有十万兵马,叫我们怎么抵挡得了?还不如扔了棘阳,暂时退到别处去吧!”刘縯嘴上叫他们不要怕,心里可也挺着急的。正在为难的时候,忽然进来一个人,说:“下江兵到了宜秋[在河南省唐河县西南]。我们联合起来,一定能够打败敌人。”刘縯哥儿俩一看,原来是李通。刘秀高兴地说:“这就好了!你怎么到了这儿?”李通说:“我从家里逃出来,四处奔波。听说你们在这儿很为难,棘阳也许守不住,刚巧下江兵到了宜秋,我才赶来报信。下江兵的首领王常挺了不起,你们去请他帮助,他准肯出力。”
刘縯马上带着刘秀和李通亲自跑到宜秋去见王常。刘縯跟他说明两路人马联合起来的好处。王常挺痛快地说:“王莽暴虐,失了民心。现在你们起来,我愿意做个助手。”刘縯说:“如果大事成功,难道我刘家独享富贵吗?”刘縯跟王常当下就订了盟约。
王常送走了刘縯他们,回来就把这件事跟另外两个首领成丹和张卬[áng]说了一遍。成丹和张卬不大同意,说:“大丈夫起兵,就该自己作主,何必去依靠别人,受人家的节制?”可是,他们一向佩服王常,最后还是听了他的话。打这儿起,农民起义军跟地主武装就混合在一起了。
王常、成丹、张卬他们带着下江兵赶到棘阳,跟南阳兵、新市兵、平林兵合在一起,准备跟甄阜他们干一下子。刘縯跟各路将士订了盟约,大摆酒席,休息三天。到了十二月三十那天,刘縯提出他的作战计划。就在当天晚上先去袭击兰乡,断了官兵的粮草。
把守兰乡的官兵怎么也不会想到兰乡会遭到袭击,他们大吃大喝地过除夕,大伙儿都醉了,睡得死死的。半夜里人家已经偷偷地到了跟前,他们还没醒,怎么还能抵抗呐?四路起义人马杀散了兰乡的士兵,把甄阜、梁邱赐留在那儿的粮草能搬的都搬到棘阳去,来不及搬的,放一把火,全都烧了。
第二天就是元旦,起义军进攻沘水。沘水那边,甄阜和梁邱赐听说丢了兰乡,早就慌了神,想不到起义军已经到了跟前。大伙儿手忙脚乱地抵挡了一阵,死的死,逃的逃,甄阜和梁邱赐都给杀了,士兵死伤了两万多。王莽另一路大军赶来教授,也给打得一败涂地。起义军趁势把宛县团团围住。
这时候,四路人马合起来已经有十多万人了,该有个最高首领,才能够统一号令。四路起义军的首领们这就商量开了。贵族、地主出身的一些将士利用农民的正统观念,提出了一个口号,叫“人心思汉”。他们说:“人心思汉,已经不是一天了。必须立个姓刘的人做皇帝,才符合人们的愿望。”可是军队里姓刘的人多着呐,立哪一个好呐?南阳兵和下江兵的首领王常主张立刘縯。新市兵和平林兵的首领怕刘縯的势力大,主张立没有实权的刘玄,连下江兵的张卬也同意。最后,立刘玄这一派占了多数。
刘縯不服气,可他的兵力不够,只好绕着弯儿反对。他说:“诸君要立汉朝的后代,我们刘家的子孙万分感激。现在赤眉军也有十多万人在青州和徐州,要是他们听到南阳立了个宗室做皇帝,他们也立个宗室做皇帝,那怎么办呐?王莽还没消灭,宗室跟宗室倒先对立起来,叫天下人怀疑,又削弱了自己的力量。咱们不如先立个王。有了王,也可以统一号令了。如果赤眉立了个贤明的天子,咱们就去归附他,他决不会废去咱们的爵位。要是他们没立,咱们先消灭了王莽,再回到东边去收服赤眉。到那时候再立天子,也不晚呐。”
别人谁也不说话。张卬拨出宝剑来往地下一剁,大声地说:“三心二意的,不能成大事。今天已经这么决定了,不应该再有第二句话!”刘縯不敢再反对。这么着,当时就决定立刘玄为皇帝。
公元23年二月初一日,在清水[就是河南省白河]举行了皇帝登基仪式,改元为“更始”。刘玄拜王匡、王凤为“上公”,朱鲔[wěi]为“大司马”,刘縯为“大司徒”,陈牧为“大司空”[大司马、大司徒、大司空就是以前的太尉、丞相、御史大夫,总称“三公”,三公之上还有个名位更高、没有实权的“上公”]。刘秀为“太常偏将军”,其余的将士各有各的职位。打这儿起,绿林起义军称为“汉军”。汉军的大权掌握在新市和平林将士们的手里,舂陵的刘家军很失望,表面上不说什么,心里已另作打算了。
(文章来源招生考试网,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: https://www.sczsxx.com/html/read/renwu/gushi153.html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