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历史人物]中国古代性情最麻辣的太后
北魏冯太后,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文明太后。文明二字是其死后的谥号,《谥法解》中说:愍民惠礼曰文,照临四方曰明。若以生前的功绩论,文明二字用在冯太后身上,是一点不为过的。冯太后虽为一介女流,却在北魏历史上,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她执政两朝,把持大权25年之久,这期间,她不但让太武帝拓跋焘所创建的帝国辉煌得以延续,而且还迎来了北魏史上的另一个鼎盛——孝文帝改革,从而再造了北魏的辉煌。
冯太后是北魏第五任皇帝拓跋濬的皇后,出身也是大有来头的,她是北燕末帝冯弘的孙女。生于皇胄之家,让冯太后自小秉承了皇族的灵气。不过她没有赶上家族的兴盛,北燕被北魏灭掉后,她的父亲冯朗便在北魏做了官,后来因犯了死罪,其家眷便充实后宫为奴,冯太后也就在宫中当了宫女。冯太后的姑姑是拓跋焘的左昭仪,冯太后自小受其影响,孰谙宫中之道。这对冯太后最终在后宫脱颖而出,以及做出后来的成绩,影响都是很大的。
就性格来讲,在路卫兵看来,冯太后是一个感性与理性并重的女人。而且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性格,在她身上表现得都很突出。说她感性,是因为她性情刚烈而又情感细腻。她对丈夫的感情真挚、执着,却也对情人缠绵、火辣,同样的不能自拔,同样的超乎寻常。说她理性,是因为她重情感,却并不沉溺于情感、不为情感所累,她能理智的将个人感情和权力工作分开来。也正因如此,在冯太后执掌朝政大权后,能够做出骄人的政绩,让北魏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。性格如此鲜明的女人,在整个古代后宫之中,也是凤毛麟角的。
丈夫死后的过激行径,是冯太后感性外露的一次典型反映(那时她还是皇后而非太后,为了叙述方便,暂且降她一级,人事问题本来就是一句话的事)。按照北魏国传统习俗,皇帝大丧后三天,要将他平时的日常用具一起烧掉。亲人主子离世,又是一国之君,看着那些熟悉的器物一点点化为灰烬,那场面是何等的悲惨而悲壮! “百官及中宫皆号泣而临之”(《魏书》),全场失声痛苦,这并不仅仅是一种表面形式,而是彼时情景催生出来的悲怆。丈夫英年早逝,冯太后本就很伤心,这下又大受周边感染,少不了念及当日之情愫,想到身后之孤苦,于是再也抑制不住,奋身投入火海,打算追随丈夫而去。幸好左右侍从手疾眼快,才没酿成悲剧。性子如此之烈,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内心情感极其丰富的一国之母。
毒杀拓跋弘,是冯太后情感冲突最为强烈的一次。拓跋弘是拓跋濬的长子,是拓跋濬的另一个夫人李氏所生。拓跋弘2岁时被立为太子,生母李氏,因为当年拓跋珪立下的“立子杀母”宫廷规矩而被赐死,拓跋弘自此一直由冯太后抚养,虽非亲生,胜似亲生。但冯太后最后却为了自己的情人,毒死了这个“躬亲抚养”(《魏书》)、如同己出的拓跋弘。再次用事实证明了她是一个感性至上的女人。
拓跋弘即位后,冯太后才真正成了太后,这一年是公元465年。那时冯太后刚刚24岁,盛年寡居,无比寂寞。而身为皇太后,又被推到了一个近乎神的高度,绝不可能像普通老百姓那样,可以寡妇再嫁,那可是关乎国家形象、皇室形象的大问题。于是,就像历史中无数后宫事例的翻版一样,冯太后在这上面也未能免俗,她开始宠幸男宠,找情人。
李奕便“得幸于冯太后”(《通鉴》),是冯太后的情夫之一。他因和哥哥李敷被卷入一桩受贿案而被拓跋弘杀掉。其实李奕被杀,倒不全是因为这桩公案,而是拓跋弘看他们在太后跟前耀武扬威,早已“意已疏之”(《资治通鉴》),打心眼里瞧这哥俩不顺眼。情人被杀,冯太后如剜心头之肉,心疼至极,这种心疼很快转化为对拓跋弘的怨恨,也最终演变为实际行动。冯太后最后还是“密行鸩毒”(《通鉴》),
(文章来源招生考试网,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: https://www.sczsxx.com/html/read/renwu/renwu197.html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