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历史人物]徐光启倡导推广晒盐技术

日期:2014-09-11 来源:招生考试信息网 点击

“开门七件事,柴米油盐酱醋茶”,这句谚语中的“盐”说的是食盐。食盐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。《尚书·说命》记载:“若作和羹,尔唯盐梅。”这说明,我国人民利用食盐作为膳食佐料的历史已经很悠久了。食盐的生产和销售是重要的社会经济活动。从西汉武帝的时候开始,食盐的生产和销售就牢牢地掌握在封建国家手里。

  古代中国所利用的食盐主要有五类:海盐、池盐、井盐、崖盐和土盐。海盐的资源最丰富。但是,在明朝以前,从海水中提取食盐,主要采用的是火灶煎熬的方法。元朝陈椿撰写的《熬波图咏》是专门总结制盐技术的专著。书中所记载制盐方法的程序是:先淋灰成卤,再熬卤成盐,这是传统的制盐技术。到了明朝,出现了一种利用太阳能晒海水制盐的崭新技术。明末大科学家徐光启是总结、记录、倡导、推广晒法制盐的第一人。

  崇祯三年(1630),徐光启向皇帝上《钦奉明旨条划屯田疏》。该疏第五部分专议晒盐,其中谈到:“淮北之海水,黑洋河之海水,……本性极咸,与卤汁无异,则做畦灌水,晒水成盐,是名生盐,又曰颗盐池。”又说:“福建漳泉等府,海水虽淡却用晒盐。”这是我国最早的海水晒盐的记载。从中可以看出,徐光启已经认识到,不同地域的海水含盐量是不同的,但是都可以利用晒盐法制盐。徐光启总结晒法制盐的利益有五种:“免于煎熬,所有功力,或浇淋、或耕种,可以宽贫灶也”;“淮浙之地,民居既繁,薪价倍贵……既不用煎熬,所省柴薪无数”;原本作为熬盐柴薪的大片芦苇荡,“即可尽垦为田”;降低盐价,杜绝私盐。因此,他积极倡导、推广晒盐的技术。他的这些议论是非常有见地的。

  徐光启不仅口头议论,而且付诸实践。他在总结福建晒盐方法的基础上,亲自拟定了一个科学的晒盐方案。这个方案的程序是:先用不易渗水的三合土砌晒盐池,和卤水井,井上加盖,池上设棚,“以就日而御雨”,日出则将卤水“入之于池”,“晒二三日成颗盐”。徐光启曾在自己的家乡亲自试,“无有晒而不成者。”他这钟勇于实践、不尚空谈的科学精神,令人敬佩。

  徐光启在《农政全书》中还记载了一种食盐精制的晒制方法:“五月中旱时取水二斗,以盐一斗投水中,令清尽,又以盐投之,水咸极则盐不复消融。易器淘治,沙汰尽,澄去垢土,泻清汁于净器中。……好日无风尘时,日中曝令成盐。浮即便是花盐,厚薄光泽似钟乳。久不接取,即成印盐,大如豆粒,四方,千百相似,而成印,辄沉漉取之。花印一盐,白如珂雪,其味尤美。”徐光启记载的这种精制食盐的方法,其原理与现代广泛应用的重结晶提纯法完全一致。用它制成的盐,杂质少,纯度高,自然味道美。

  特别应当指出的是,徐光启倡导、推广的晒盐技术,积极利用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太阳能,节省有限的柴薪资源,这种科学的思想是很可贵的。

(文章来源招生考试网,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: https://www.sczsxx.com/html/read/renwu/renwu213.html)

  特别说明:招生考试网【www.sczsxx.com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,相关信息以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。